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6-2020年)(全文)_中國扶貧在線_甜心S包養網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713ffbda9b09.65912749.

(五)殘疾人權利

包養網健全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提高殘疾人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促進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保障所有殘疾人的人權。

——全面實施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家庭以及生包養網活困難靠家庭供養且無法單獨立戶的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按規定納入最低生活保障。逐步擴大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的醫療康復項目范圍。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為貧困、重度殘疾人基本型輔助器具配置給予補貼。優先保障包養網殘疾人基本住房。實現殘疾人基本民生兜底保障。

——開展殘疾人康復服務。制定實施《殘包養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為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以殘疾兒童和持證殘疾人為重包養網點,實包養施精準康復服務。加強省、市、縣級殘疾人專業康復機構建設,支持二級綜合醫院轉包養型建立以康復醫療為主的綜合醫院或康復包養醫院,建立醫療機構與殘疾人專業康復機構雙向轉診制度。廣泛開展殘疾人社區康復。建設康復大學,培養康復專業技術人才。

——推進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服務。到2020年,基本實現每個地級市擁有1所精神衛生社會福利機構,70%以上的縣(市、區)設有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委托社會組織開展康復工作。

——提升殘疾人受教育水平。完善特殊教育學校布局,健全隨班就讀包養支持保障體系,努力為殘疾兒童提供全納教育,提包養網供包括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在內的12年免費教育,建立為不能到校學習的重度殘疾兒童送教上門服務包養的制度。包養網

——完善殘疾人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健全公共機構為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制度。加大對殘疾人自主創業、靈活就業、輔助性就業、網絡就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強殘疾人就業培訓與服務,為中西部地區50萬名農村貧困殘疾人提供實用技術培訓,實現城鎮新增50萬殘疾人就業包養網

——加強殘疾人文化權益保障。增加在公共文化場所配備適合殘疾人使用的文化娛樂器材。有條包養網件的公共圖書館全部設置盲人閱覽區域或閱覽室。鼓勵盲用讀物和殘疾人題材圖書出版。實施包養《國家手語和盲文規范化行動計包養網劃(2015-2020年)》。

——全面包養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確保新(改、擴)建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區配套建設無障礙設施,推進已建設施無障礙改造。加強政府和公共服務機構網站無障礙改造,推動食品藥品信息識別無障礙和影視節目加配字幕、手語,促進電信業務經營者、電子商包養網務企業等為殘疾人提供信息無障礙服務。進一步完善殘疾人駕車服務措施。加包養網大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力度。包養網

——完善殘疾人獲得法律援助、法律服務和司法救助制度。嚴厲打擊侵犯殘疾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暢通殘疾人群體的利益表達渠道。

包養四、人權教育和研究

加大人權教育與培訓力度,提高全社會人權意識;搭建人權研包養究平臺,為人權事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落實《關于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包養學法用法制度的意見》,把人權教育作為加強國家工作人員包養網學法用法工作重要內容。將人權知識納入黨委(黨組)的學習內容,列入各級黨校、干部學院、行政學包養網院的課程體系,列為法官、檢察官、警察等公職人員入職、培訓必修課。

——把人權知識納入國民教育內容。以靈活多樣的形包養式將人權知識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活動中。面向幼兒教師、中小學教師開展人權知識培訓。

——繼續支持高校開展人權通識教育,進一步加強人權方面的學科和方向研究生的招生和培養。提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人權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的能力,設立人權理論研究國家科研專項。

——支持和鼓勵企事業單位加強人權教育、培訓,培育人權文化,在境內外投資中將尊重和保障人權作為決策的重要考慮因素。

——規范國家包養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工作。到2020年,再包養網增加5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規范基地管理,創新基包養地運作模式,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建設中國特色新型高端人權智庫。

——開展設立國家人權機構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

——支持新聞和網絡包養媒體設立人權專題頻道或欄目,普及人權知識,傳播人權理念。

TC: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