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58130fd9fc46.58462770.
主持人 王旭明:
谢谢周满生会长。看来还是没有否定这位老师的观点,老师确实非常重要,不论是创新创造能力人才的培养,还是全面人才的战略实施,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而且还要高高的重视起来。当然,我们对老师的素质要求工作可能还有漫长道路要走,我特别想说,我们的老师如果自己不具备某些方面的能力,现在我想跟您最简单的也是最应该具备的能力,当您的身边发现一个创新创造能力孩子的时候,请您给予一个大大的点赞,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让我们再次感谢周会长,谢谢。
会议主办方非常有意思,安排三位主要讲者都是层次分明的,由大到小,由宏观到具体,从时代格局新建到创新人才培养算是中层,更具体地或者说大家更关心地是高考,特别是大家知道我们的新一轮高考包養改革启动越来越近,要全部的呈现在面前,上海、浙江的试点正在逐步的扩大,2018年的高考将如何走势?2019年如何走势?我们有请戴家干先生谈新高考改革与未来人才的发展战略,有请。
2017-12-11 10:43:15
戴家干:
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副标题写了一个纪念恢复高考40年,前几天,中央四套每天晚上八点,用四天时间播送了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拨乱反正,提出恢复高考这样一个事情。恢复高考说句实实在在的话,是很不容易的,是我们建国以来,招生考试工作会开的次数是最多的,一年开了两次,开的时间也是最长的,开了四十多天,重要问题是什么,观念。当时恢复高考,当年1977年实施的是什么,17年两个凡是,就是我们到底17年来培养的人是什么人,文革期间定为17年培养都是资产阶级的接班人,打破这两个凡是,在邓小平同志亲自拍板下确定的,1977年恢复高考,这也反映了当时教育部一些人的想法,对这件事情也谈到,还是邓小平同志亲自拍板。因此,我想高考制度的改革,任何时候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考试制度的改革,它将影响着社会进步,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发展也是考试制度改革一个侧面,一个社会的发展适应着一个考试制度,我们国家是实行家统一考试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1300多年,从隋唐到1905年光绪下奏折废除高考,到50年代解放初期,我们是各个大学自主招生,到了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从部分省,部分区域联考,到全国统一考试。这个制度包括我们这次高考改革的新一轮改革。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很明确的提出来了,我们这一次高考改革,是在原有的考试基础上的补充、完善、继承、发展、改革,我们要坚持国家统一考试这个制度不变。2007年考试中心和中国青年报搞了一个恢复高考30年的一个大型的调研,9包養網4.7%的人赞成现有的考试制度,92%的人对现有的高考制度提出要改革。
我今天想谈40年来高考作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教育制度,为学生成长,国家成才,社会公平做出了历史的贡献,我这点我不想再占用更多的时间来谈高考制度40年来对我们国家各方面的一个推进,只讲一点,一个人数咱们来看一看。40年来,我们国家从598所大学,所谓的大学,含高职高专,598所,到现在我们已经达到了3000多所,在校学生从85.6万增加到2600多万,报考人数1977年560万,录取240万,录取率不足4%。到目前报考人数一直平均在900多万,录取率达到700%多,录取率达到80%以上,今年江苏录取率达到了92.1%,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现在不像过去,过去上大学难,现在是上不了大学难。同时还有一难,不让孩子们大学毕业也难。这就是我们目前高等院校,我们的状况。世界所有的名牌大学,淘汰率大体都在20%左右。我们想让一个孩子不毕业,太难了。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现状。
另一方面,我们的毛入学率今年已经达到43%,进入了大众化,2020年发展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是到2020年我们的毛入学率达到40%,大家可以翻一下,我们提前达到,我们2020年我们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能够达到50%以上,我们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普及化的阶段。我们说我们大学生就业情况怎么样,1990年到2000年,总数我们国家7500万,补充2600万,毕业生多少,1400万,也就是一个大学生将有两个岗位任意让他挑选。到了2000年,到2010年,白领人数达到了9700万,补充多少,3400万,毕业了多少,4800万。也就是说一个岗位1.4个人在那儿挑,白领。到2010年到2020年,白领人数达到1亿人,需补充4600万,毕业多少,一个亿。补充将是两个多的这样一个毕业生来争取一位岗位,这个是我们目前的状况。
总结40年来不管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2010年我们经济总量列为第二位,同时那一年我们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超过了美国,第一制造业大国说明什么,我们进入了工业化时代,我们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60年不到的时间我们进入这个时代,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300多年的历史。但是制度可以超越,我们的经济总量可以超越,有些过程我们是要经历的,如果不经历了过程,不知道这样的制度,这样的规定,这样的法律是如何制定的,尽管我们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有些东西我们还是要,因为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进步的表示,我们没有经历过,特别是教育,到底要干什么,我们这一点来说,比起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认识的还没有那么清楚。
2017-12-11 11:04:07
戴家干:
大家知道,我们第一次提出教育优先发展是什么时候,大家可以查一下,我们第一次提出教育优先发展建立人力资源又是在什么时候,在这一点西方早早比咱们看的还远,为什么?工业革命时代能产生在英国,就是因为英国是最早的现代教育的发源地,也就是包養工业时期,刚才李主任谈到的,工业社会建设是学校教育,把传统的原来的教育少数人是师生之徒的教育形式变成了学校,变成了大量的来培训,这就是我们的一个状况。我们对这一点来说,恰恰需要要经历这个。我们国家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在弯道超车,超出他们。
所以说,这些年来我就不讲成绩了,因为时间关系,特别是考运一定反映基础国运,我们国家1300多年的历史到现在,绝对历史证明考运一定反映国运,是国运的体现,我们因为走向了今天这样的社会,我今天不在这儿多讲,为什么?怎么说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来看。
另一方面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十八大提出建设小康,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这样的目标来看,我们现在现有的这样的教育是不是要适应这些东西。我不想再用PPT谈这个问题了,PPT留给大家,我想就这以外谈谈他和人类教育目前的一个情况。
我们现在进入包養網一个新的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和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关系,我们说新时代,咱们具体谈一谈新时代这样情况。我们要改的突破口,高考制度有三大缺憾先放在这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色体现,跟教育最大体现,我个人觉得第一要强调国家意识和国家价值,什么是国家意识,什么是国家价值,就是中国伟大复兴,中国梦,“一带一路”,这是包養網要体现的,这也是国家的大局,全局,我们做事情都要谋全局,你要在这个大局下来考虑,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如何来实现我们的国家意识,这个国家意识大家别小看,美国人的国家意识在特朗普嘴里已经表达的十分明确,就是美国第一,美国优先,美国的孩子们对这两点特别的,走到哪儿都是这样,一股全世界责任感。
第一优先,我们是什么,细想起来有很多说来说去就是要立德树人,我们要培养我们国家造就发展实现这些东西的人才,教育很大程度上是这样。
第二,教育我们提出来,教育要优先,教育要现代化,教育要成为强国。是什么?什么意思?说来说去也还是从国家的角度来谈。
第三,教育要面向未来,刚才李主任谈到了,他是我们教育部信息化中心的主任,谈的很清楚,未来是什么,国外斯坦福大学的一个校长,一个教授领着全世界100多位著名教授在研究,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过没有这样一个消息,不好了,纽约发布了重要的消息,2023年世界将进入非人工智能时代,非人工智能,就是我们刚才李主任所介绍的,信息化、多媒体、大数据、云计算等等人工智能,AI等等之类的。未来是什么?未来是什么样的,未来教育是什么,未来学校是什么,我们要了解这些东西,尽管美国人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在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中国科学院早在90年代初期组织了300个科学家,在研究未来社会是什么样,也就是说中国预测到未来的科学技术革命什么时候来,大家都知道人类经过五百年,实施了五次的科学技术革命,第一次日心说科学革命,第二次瓦特蒸汽机,第三次电动机技术革命,第四次爱因斯坦时空论,是科学革命,第五次1946年的第一台计算机,那是技术革命,第六次什么时候到来,告诉大家,它已经向咱们走来,前五次跟咱们一点关系没有,第六次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些科学技术革命,到底是科学革命,还是技术革命,还是科学+技术革命,我们中科院的300多名专家们预示,在2030年,这不是我说的,是中科院的党组副书记郭院士说的,他是中国科技大学的原来的党委书记,大家可以看他的一些文章,斯坦福那个教授说2023年,也就是人工智能时代,还不是人工智能时代,在这样时代,第一个问题就提出来了,美国将有47种行业被淘汰。
第四教育质量提高,我们教育质量提高在现代这样一个社会,新时代这样的社会,体现在哪儿,简单说就是两个梦的结合,中国梦和个人梦想的结合。没有这两个梦的结合是不行的,习近平在三年前,也就是教师节30周年的时候,跑北京师范大学,视察北京师范大学,对教师提出了教师要有爱心、真心、诚心拉着孩子们的手,要传播爱,我们的教师要做中国梦之队的助梦人,教师是什么?教育就是要帮助他认识自己,发展自己,我就想起360多年前有一帮有识之士,成立了一所学院,这所学校就是哈佛的前身。对传统教育提出挑战,他的理念就是让孩子们认识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为人类为国家为世界做出贡献。大家可以看看,他们校长的讲话,有个碑文立在那儿。所以说教育质量的包養提高,就是要把个人梦想和国家的紧紧相连在一起。
第五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建设人力资源的强国,一切都是没有个人梦想,没有个人的幸福生活,也谈不上我们国家这样的美好生活整个大的环境下的,光有中国梦没有个人梦想实现是不行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就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
最后,我想谈的就是要像邓小平同志40年前那样,抓住重要的把手,重要的龙头就是恢复高考制度的这样一个改革,而考试很大程度上就是指挥棒,它是一个重要的触动教育发展的把手,不承认是不行的。我刚才谈过了,考运反映国运,确实要实现这些,要靠这些东西。因此我们继承小平同志40年前那个恢复高考,更主要我们要展望未来,我们新的一轮高考制度提出,因为今天时间关系,没法讲。浙江、上海试点之后的情况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怎么来推进下一步的什么?特别是对各个省怎么来制定这样的方案?怎么样面对?
2017-12-11 11:18:05
戴家干:
总而言之,我个人讲基础教育也要面临转型,最少要有从四个方面,我简单点一下题。一个就是一定是以人为本的,人才是一棵大树,树尖上是人才,树两侧也是人才,我们以前是精英教育,不能再用精英教育,精英模式的培养来选拔大众下普及下的我们的高等教育的发展。
第二,课程,课程改革,这次新的一轮的高考课程改革,从116个学分下降到88个学分,增加了28个必修课的时间,为什么?我们高考为什么要提出要有选项,不是单一的等等之类的。
第三教师,教师要如何适应,教师如何去做,这个职业生涯过程中,OECD测试,得到出去一个世界公认的认识,教育投入往哪儿投入效益最大,往教师身上,因此我们已给教育部写上这样报告,最后校园文化。文化不仅仅是校风、教风、学风和什么,更主要的是它的一个学校的特色,一流的学校没有标准,但是一楼的学校必须有特色,没有特色学校成不了一流的学校。谢谢大家。
2017-12-11 11:21:43
主持人 王旭明:
谢谢,您的老朋友问您一个问题。
2017-12-11 11:22:58
提问:
特别高兴,今天在这儿,实际上我已经有三次都是因为您的出现,到会上去找您,但是你恰恰都没去。今天戴主任在这儿讲,第一次听他做这样的报告,我觉得这次大会非常精彩的地方。跟戴主任就是恢复高考30周年有一个非常成功的合作,就是在中国恢复高考这个事情,对这个国家有多大的意义和老百姓的选择。现在40年都过去了,确实人才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现在有一个很困惑的问题是现在我感觉这个新的教育的方面,是不是强调的教材统一,这个对多样性的人才培养,这个指挥棒是不是过于窄了一点,报道的那个让老师自由的编写课本,可以自由的来搞一些创造,研究,好像有点不太一样,希望戴主任解释一下。
2017-12-11 11:23:27
戴家干:
今天下午有机会跟大家谈一下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也就是说我们这个课程改革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从国内的历史的现状的到国际比较方面的,到我们未来的,提出这样一个如何来做的。我觉得您说的这个尽管咱们共同经历过,我们教育现在确实还是往前发展的,未来教育刚刚谈的是什么?是个性化,它是全面的,它特别强调多样性选择性的,我们这个改革始终也是这样,因此我们这次高考改革为什么给学生要提供这样的一个选择,尽管可能有些人对更公立的来看待这个事情,但是毕竟是方向。我觉得改革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一步能够到位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恢复高考40年,据我所统计就有大大小小的改革11次,才能到现在。我们新出台又是在原来基础上的补充、完善、继承和发展,我相信这个也会逐步逐步的再包養網调整。我想越来越多样性,选择性,探究性,五个性化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刚才李书记也走了,李主任也谈到这一点,特别强调个性化的,特别是在我们互联网、多媒体、大数据、云计算的年代,我们已经面临的现在的这种新的时代的到来,教育不跟上,绝对是要对国家未来要产生很不好的这样一个影响。时间关系,拖了一点,对不起大家,谢谢大家。
2017-12-11 11:25:21
主持人 王旭明:
戴老师,你再对这位家长说几句话,他家里有俩孩子,一个是高二,一个是刚刚生下来不久,可能是二胎政策恢复后的孩子。他说高二的孩子压力山大,当然这个孩子特别活泼,从高考改革看这两个孩子的命运,他就觉得宽进严出,能不能让孩子高考改革真正实现宽进严出,让我们的孩子倒过来,由小学、中学、高中相对轻松,而大学来进入真正学习阶段,改变现在的小学初中高中越来越紧张,到了大学就放松的阶段,这位家长特别想让您说两句。
2017-12-11 11:27:44
戴家干:
很多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阶段了,普及阶段教育是什么情况,当然是宽进严出。但是对于进入大学,他毕竟还是要有相对的基础和什么来适应大学的生活,但是这些东西来源于什么地方,来源于他从学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是什么,0到3岁,幼儿教育3到6岁,然后小学教育6到12岁,初中教育15岁,高中教育18岁到什么。这个阶段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东西,我们往往总是用一把尺子衡量学习成绩,其实孩子身上有很多好的东西,好的现象,我就想起斯坦福叫校长,2014年我退下来以后,跟他探讨美国斯坦福大学是如何选拔学生的,人家说我们着重看,除了能力、知识,着重看的是什么,激情,所以说我相信你有很好的将来,有把手了,你有两个孩子,第一个孩子已经是这样了,第二个孩子还很小,发挥他的激情,挖掘他的兴趣,鼓励他往这个方向发展,这样的话你不纠结,他也不纠结,很多人问我之前的孩子怎么办,我就觉得你不管怎么样,就让他高兴。
第二喜欢干什么,学什么,就让他学什么。这样才能挖掘他自己的这样一个发展,否则的话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强调的是多元性的,多样性包養的,是选择性的,不是一把尺子衡量人的这样一个状况,我相信这个家长随着未来得发展,社会的发展,你这种揪心也就慢慢就没了。
2017-12-11 11:29:58
主持人 王旭明:
谢谢戴会长,同时我们也祝愿各位有二孩的家长,包養網您已经包養網有了一个痛苦中成长成功的上着高二准备高考的孩子,同时您又有了一个特别开心的二孩,您是很幸福的,我们祝福您。今天上午我们最后的一个环节,前面三位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深刻的思想,我们有一段时间慢慢消化,但是大家可能还有很多这样或那样的想法,我们就邀请了四位来自不同岗位、不同单位的先生、女士,来自教育系统的和我们的主持嘉宾一起围绕今天上午的话题,更散开式的进行一下讨论。大家有什么话题也可以把小纸条写给我,我会传给我们的主持人。首先我们有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包養院的曾天山副院长,有请曾院长,有请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有请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北关中学校长张玉芳,有请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校长王笑梅,有请四位圆桌讨论嘉宾上台就座。我们掌声有请我们圆桌论坛的主持人也是我们中国教师报周刊主编褚清源,有请。
2017-12-11 11:31:38
褚清源:
我想一次好的论坛不仅需要有预设,还需要有生成。上半场我们聆听了三位专家的思想的报告,接下来我们切换一个频道,进入一个对话的环节。我们今天四位嘉宾仔细看了一下,有我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领导,还有三位一线校长,三位校长当中有两位中学的,一位小学的,有我们首都的名校的校长,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校长,还有我们代表中西部地区的张校长。所以我相信接下来将近一个小时的对话,是立体的,也一定是非常精彩的,我们第一个环节就先来破题,按照我们主办方的设计,今天我们对话的主题是未来教育的中国品质。我想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未来教育,我们很多专家都在设想,都在畅想,关于未来教育很多的描述信息其实都是宏大的,当然我相信未来教育当真正走进一个学校,面对每一个人的时候,他一定是需要校本化的表达,对每个人的时候,一定需要私人化的描述,我想我们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四位嘉宾在你眼中未来教育他应该是什么样的,我想我们圆桌论坛需要有一个顺序,我们首先有请曾天山院长来谈一谈。掌声有请。
2017-12-11 11:36:13
曾天山:
最主要的我觉得未来得教育是一个幸福的教育,所以在十九大报告里面提出保障民生,人民群众有三感,一个是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个我觉得同样在我们教育上应该有所反映,我们在安全感上中国还是做的很好的,在这个校园安全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这个方面没有问题。获得感我们不断发展教育,通过改革挖掘潜力,包括对外开放,所以我们教育发展水平,高等教育也快达到这个普及化阶段了,2020年提前完成普及化阶段,十九大报告提更多的人接触中等以上高等教育都没有问,就是幸福感的教育,这个是一个题难题。因为幸福感有主观和客观相结合,而且幸福感还有一个过程和结果的,那我要转变我们的教育内容,教育的方式方法,师生关系,还有我们的课堂,还有我们的未来职业准备和发展,所以这个觉得是一个特别关切的问题。老师不仅要有懂得知识,懂得学科教育法,还要懂得生理学,心理学各方面知识,要让学生更多的活动和运动,更多的交往,更多的微笑,我觉得是非常难。
而且不仅是今天幸福,要永远的幸福,教育使人幸福,是教育的本质,也是教育的追求,未来教育的新样态。谢谢。
2017-12-11包養 11:37:45
褚清源:
我想曾院长他的三感给我们对未来教育清醒的描述。安全感应该是底线,幸福感是愿景,而获得感应该是目标,目标是必须实现的,愿景我们需要不断追求。接下来有请王校长。
2017-12-11 11:38:23
王笑梅:
谢谢。前天我关注了新闻,习近平总书记主持政治局第二次学习会议中,提出一个大数字战略,建设数字中国。他描摹了一个未来的网络空间,使万物交互,人机互联,天地一起。实际上就是今天我们整个信息化,整个成为世界的主流。而我们国家我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逐渐走进世界的中央,为世界发展贡献我们的中国智慧,为激荡的世界局势注入东方能量。
要注意东方能量很显然培养要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回顾我们以往的教育,我们以培养技艺为主的教育已经很多年了。但是培养技艺的教育,它不能够构成解决复杂国际问题的能力,不能够真正引领世界的潮流,所以要不断的以培养智慧发展智慧,培养创新力为主体的教育,所以很显然两个关健词,一个是信息化,一个是创造力。但是这两个词之间我都觉得他相对而言都比较理性,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在这两个理性关健词中间,要加上一个感性的,与我们个人发展息息相关的素养。
刚才我们曾会长提到一个幸福感,在这里我想提一个叫审美性。我们整个未来的教育是基于大数据的,最后通过美的方式实现教育培养。现在课题就是儿童美誉课程,我们的主题词就是向着美丽出发,让我们的师生生活应该沸腾着审美情感,谢谢。
2017-12-11 11:38:52
褚清源:
王校长给我们分享了三个关健词,信息化、创造力和审美性,掌声再次送给我们王校长。接下来有请清华附中的王殿军校长作分享。
2017-12-11 11:39:55
王殿军:
大家好,这个题目确实有点大,因为说到未来,到底指多远,是20年以后,还是30年以后还是50年之后,50年之后我肯定是不在了。所以在如果考未来,我们想一想我想问大家30年前的你是什么样的,您当时想没想到今天会坐在这里听我做报告,或者发言,想没想到你今天你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移动终端,离不开手机,想不想互联网成为今天的样子,所以我可能是一个年龄的原因,再加上学科的原因可能是比较保守的,我一直认为人们很难真正的预测到30年以后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如果你想到了各种可能,因为这些可能的存在,导致我们今天对我们今天教育的人生,就感觉到特别的没把握,那我觉得是一种悲观的,甚至认为可能30年以后这世界全都是机器人了,那就更没法讨论这个问题了,我们都不存在未来是什么样了。
所以我的想法是与其在这里畅想50年100年以后人类什么包養样,需要什么样的东西,不如我们今天好好面对今天的教育现实,我们的家长困惑,我们的孩子的困惑,我们的老师校长学生的这个困惑,我们只有把今天的教育难题,我们 TC:
發佈留言